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集团动态 >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时 | 数字化赋能破解监管难题,构建国企阳光采购新生态

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时 | 数字化赋能破解监管难题,构建国企阳光采购新生态

来源: 公物采购公司、公共资源公司作者: 赖培巧、章艳美发布日期: 2025-07-21 17:18

一、问题与挑战

近年来,龙岩市国资委在对市属国企小额交易领域检查中发现,传统监管模式在小额工程发包、采购供应商管理等环节存在监管覆盖不足、流程透明度低、标准不统一等突出问题,腐败风险与低效运行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。这些现象集中暴露了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三大痛点:一是小额交易监管难,腐败风险滋生。国企小额工程发包、班组选定等交易虽单次规模小,但年度频次超千次,传统人工监管难以全覆盖,近年来各层级开展的检查中发现多起采购领域违规案件,暴露监管盲区。二是线下操作不透明,人为干预空间大。从供应商入库到合同履约全流程依赖线下纸质流转,报价议价、资质审核等环节缺乏留痕机制,部分企业存在 “量身定制”采购条件、规避公开竞争等现象。三是标准体系碎片化,规模效益缺失。龙岩8家市属国企采购标准各异,同类办公用品采购价格差异达30%,分散采购导致供应商管理粗放,既无法形成批量议价优势,又增加重复审核成本。

二、改革实践与成效

在此背景下,龙岩市国资委以问题为导向,整合公共资源交易与公物采购优势资源,搭建“龙岩国资阳光交易平台”,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监管难题,推动规范国企小额工程建设和采购行为向现代化转型。

(一)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,打造协同治理体系。

创新“指挥部 + 作战图”机制,由市国资委分管领导牵头,整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公物采购公司业务人员和技术团队,10个月完成22项核心任务建设,实现从方案到上线的“龙岩速度”。平台构建起“双轨运营体系”,标准化商品通过平台智能撮合交易,并探索试行大宗商品采用直营模式,截至2025年5月直采商城及小规模平台累计节约采购成本3210.74万元。

(二)流程再造与技术赋能,提升监管效能。

平台推行“承诺制”供应商准入,入驻审核周期从7天压缩至1天,59家供应商覆盖9大类目,2024年直采商城成交金额441.29万元,节约采购资金84.43万元,节约率16.06%。全流程数字化改造,采购周期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,电子签章、区块链存证实现交易数据“不可篡改、全程追溯”,腐败风险点减少70%以上。

(三)智慧监管与生态协同,创新治理范式。

建立供应商动态考评体系,从产品质量、履约诚信等 6 个维度量化评分,以“黑名单”制度倒逼供应商合规经营,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。同时借鉴湖南“荷云采企业数智化采购服务”阳光交易平台建设和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外部经验,形成“直营 +平台”双模式,预计2~3年建成闽西区域综合性交易平台,带动两家平台公司营收规模与核心竞争力的双提升。

三、经验与启示

龙岩阳光交易平台的实践揭示出国企改革深化的关键路径,只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,用好数字化监管手段,完全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同时释放活力。一是顶层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平衡术。以国资委监管权威性保障改革落地,通过“双轨运营”激发市场活力,既守住廉洁底线,又释放企业采购自主权。二是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的方法论。从解决“小额交易监管”单点问题切入,通过流程标准化、数据共享化、监管智能化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,避免“头痛医头”式改革。三是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剂。将区块链、大数据等技术嵌入采购全流程,同步出台《龙岩市属国有企业阳光交易监督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实现“技术防错”与“制度防腐”的有机统一,为全省国资国企监管改革提供可复制的“龙岩方案”。